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小菜王

小菜王 -- 花彫蛋白蒸奄仔蟹 (1)



某週六,和 T 在線上聊到他敗了 DSLR & 鏡頭後還沒買防潮箱,結果就很即興的一起到深水埗敗家去 (剛巧 N 換了新的筆電,也需要買新的筆電保護包)。

在 N 的帶領下輕易完成了敗家任務,我們就決定去大牌檔吃晚餐。由於太即興了,沒有先查看哪裡有大牌檔可吃,只能憑著我們不太可靠的記憶去找,很幸運的沒花什麼功夫就走對了路。

同一條路上有兩家大牌檔遙遙相對,我們張望了一會,挑了人氣較盛的《小菜王》。幸好店子人氣雖旺,我們略等一會後便有位子了。

雖說是大牌檔,《小菜王》已是有好幾個店面,不再擺桌在路邊。這等街坊小店難以談得上什麼裝潢,不過陳設雖陋,但店內還算乾淨。難得的是桌組間並不太擠,只是人客多,而且氣氛熱絡,所以有點小吵 (對我而言是沒關係,反正我們也不見得文靜到哪去)。

《小菜王》的菜單約有百來款菜式,很會迎合貪多務得的香港人 (哈哈),某些店家推薦菜式還附圖 (這算是有圖有真相嗎?)。我們先一口氣點了椒鹽鴨舌、香蒜蒸勝瓜和黑椒奶油炒蟶子。

椒鹽鴨舌炸得外焦香裡腴嫩,加以爽脆的軟骨,配啤酒最讚了,可惜我一喝啤酒就會跑廁所,在這種難以找廁所的舊區就不敢放肆了。勝瓜的季度早過,不過由於我們喜歡吃的關係,所以還是忍不住點來吃了,漸老的絲瓜纖維果然較多較粗,幸好仍算清甜。

我們本來想點椒鹽蝦蛄,不過店家說賣光了,就改點沒嚐過的黑椒奶油炒蟶子。這乃是夜第一道驚喜 -- 牛油的乳香、黑椒的微辣,配著鮮嫩甜美的蟶子,比傳統的豉椒炒法更好吃,唯一可挑剔的是,若黑椒下得大方一點更佳。

椒鹽鴨舌吃光後我們又加點了椒鹽鮮魷,完全不怕吃多了炸物會上火 (我們都是一群不忌口的饞嘴鬼)。這椒鹽鮮魷炸衣酥薄香脆而不油,魷魚 Q 而不硬,吃罷一碟仍覺得意猶未盡。

我們續點時 N 說看到別桌的咖喱看來不錯,我們也就點了一份咖喱斑塊,外加大馬站煲。咖喱是典型的港式咖喱 (風味近似南洋咖喱,但沒下那麼的椰奶,有時店家為了讓醬汁變得濃厚點會改為下一點淡奶),味道偏鹹,但若以之拌飯便非常合適了。所用魚塊當然是冷凍貨色,不帶冰太久的怪味或腥氣,而且炸得香脆不油,足以讓我們運著如飛。

大馬站煲其實是蝦醬火腩豆腐煲,據說這原是是車伕們吃的粗菜,在某官員路過大馬站時,嗅到遠遠傳來的香氣,便派人打聽到底是何菜式,但人們誤以為官老爺問路,便答曰:「大馬站」,從此這款煲仔菜便稱為「大馬站煲」了。《小菜王》的大馬站煲還沒上桌便已傳來蝦醬濃冶的香氣,炸過的豆腐內裡是意外的細嫩;燒肉在先爆炒再燜煮後仍然有著脆脆的外皮,膘肉內的肥油已被逼出,吃來一點也不油膩;還有大量香甜的青蔥韭菜蒜子,最好的是 N & T 都不會和我搶這個,獨佔真是一種幸福啊~

吃到此時,N 瞄到鄰桌的清蒸奄仔蟹看起來很不錯,我想起門外的海鮮攤就馬上拉著 T 往外跑,忍不住又加點了奄仔蟹,本想要清蒸的,但在伙記大叔的推薦下改選了花雕蛋白蒸奄仔蟹。點菜後我才想起,哎喲,我們點了七道菜啊,變成「食七」了 (廣東習俗:七道菜 = 白事食桌 XD)。T 笑說:「管他啊,不行嗎?」

花彫蛋白蒸奄仔蟹膏多而腴、肉嫩而鮮,蟹肉內的甜汁帶著濃濃的花雕酒香;不能錯過的是那些滲滿酒香蟹鮮的嫩蒸蛋白;大叔忘了給我們湯匙,我便會蟹蓋權充之,呵~


買單 $48X,吃得很是盡興 (而且飽得差點動不了),我們都說有機會的話一定再來光顧。





小菜王
地址:深水埗福榮街43號(近石硤尾街) English Address
電話:2776 8380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期待愈久失望愈大 @ Fatburger

Fatburger -- 墊紙上的圖片


 


 


昨夜我們的晚餐,完全驗證了「好奇心殺死貓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這句諺語真是千古至理。

話說,在灣仔某幢新大樓有兩個臨街店面,其中一個由去年冬天就已設了裝修用的圍板,我們那時已注意到「咦,有新店快開幕啊,有機會就試吃一下吧」;但冬往春來夏又至,這店還是一直在「裝修中」,樓上的食肆一家接一家的開張,它的店面仍是躲在圍板後。直到上星期,在附近上班的 CY 告訴我們:「那家《Fatburger》終於開幕了啊!」。

就這樣,約好了一起去嚐新。

不過就在赴約前,CY 看到這家店在「開飯喇」劣評如潮,只是我們商議過後,還是決定去看一下有多難吃 (這不是好奇心是什麼?)。


 



Fatburger -- 吧檯


 


店子以紅黃二色為主,採典型的美式快餐店裝潢,坐在吧檯的話可以清楚看到半開放式廚房內的製作流程。不過吧檯的椅子腳高背矮,坐久了會很不舒適 ,所以我們一看到有空桌子便轉移陣地了。


 


 


 


Fatburger -- Basic Fatburger (2)


 


從別人的食後感知道了這家漢堡不可能會很美味,所以我們就想點兩份分嚐試個味道就好 (理所當然的是 P & N、CY & IC 分成兩組),然後再去吃點別的。P & N 點了一份 Basic Fatbuerger Meal --「基本肥漢堡」 + 超大杯的汽水 + 薯條 / 洋蔥圈 (我們選了洋蔥圈),承惠 $65;CY & IC 組則單點了 Double Fatburger,這個「雙重肥漢堡」只是多了一片牛肉餅,價錢馬上貴了 $20,單點價是 $60。


點單時,店員會大聲喊出你點了什麼,然後廚房內的員工又會大聲和應,但他們的英文發音又很含糊,聽起來倒像是在喊什麼口號;第一次聽可能還覺得頗有趣,聽多了就會覺得很煩。付錢後,店員會給你一個牌子讓你擺在桌上,待餐點作好後他們自會送上。

大概等了十分鐘吧,侍者就以托盤把餐點送上來。


 


 


 


Fatburger -- Basic Fatburger (1)


 


相比於《Triple O's》《Shake 'em Buns》的大個頭,《Fatburger》體型超級嬌小,大概只比小日本《MOS》大一點點吧?這真的是源出於美國的漢堡包?根據官網,每個 Basic Fatburger 的牛肉餅重約 1/3 磅,但這包子拿在手上是完全感覺不到重量,讓人懷疑那看起來薄薄的牛肉餅真有那麼重?

僑居美國的 Mit 看了照片後斷言在美國的 Fatburger 絕對比我們吃到的大,他說相差可能達 40%!可是港美兩地的價錢相約,拜託別告訴我少掉了的牛肉是用來相抵食材物流費用的 (店家說所有食材均從美國入口)。

還是因為香港人體型沒有美國人那麼壯碩,所以店家覺得香港人吃的漢堡也可以相對的小一點 (可是 40% 不能算是「一點」吧)?

對我這女生來說,食物份量嬌小無妨,重點還是味道。我拿著包子張口就咬 (咬得非常輕鬆,完全不會出現平常吃美式漢堡包時的狼狽狀),嘩!這包子真不是普通的難吃耶 -- 扁塌沒質感的圓麵包、孅薄鬆散乾澀無味的牛肉餅、碎散如兔子飼料的生菜,色相紅艷卻水水的蕃茄…… 沒想到世上可以有如此難吃的漢堡包!而且還敢索價 $40 @!

作為漢堡包靈魂的牛肉餅,與其說是「餅」,應稱之為「一堆勉強壓成塊狀的牛肉碎」,那片比林黛玉更孅薄瘦弱的牛肉餅,完全沒有漢堡該有的鬆軟多汁香濃,乾澀無味猶如一團敗絮,連嚼都不用嚼就自然散開了,嘴裡像是有一堆泡水後又澀乾的飼料粒在滾來滾去!我敢說,我真的很多年沒吃過那麼難吃又詭異的東西!虧店家還說他們是採用冰鮮牛肉餅,我家冰箱裡的冷凍牛肉餅絕對比他好吃多了!


 


 



Fatburger -- Double Fatburger (1)


 


雙重肥堡即使多了一片牛肉餅也無補於事,也只是多了點「敗絮」罷了。


 


 



Fatburger -- 墊紙上的圖片與實物的比較


 


CY 邊吃邊罵,還把手裡的漢堡和墊紙上那亮麗的圖片作比較,說這根本是詐騙。我們笑說商品圖片果然只能「僅供參考」。其實這連「參考」也說不上了,商品照裡的 Basic Fatburger,看起來比 CY 手裡的 Double Fatburger 豐富亮麗何止雙倍?

三口吃完,吃完後一股空虛淒寂的感覺自胃裡升起。男生們笑言,吃西北風搞不好還管飽一點。


 


 



Fatburger -- 墊紙上遺下一灘油


 


最符合「Fatburger」這個字的,倒是吃後遺留在紙上的那一灘油跡。

後來離店後 CY 還在算著,說拿這 $60 去對面的《Fat Angelo's》買三片薄餅,或再多走幾步去《餃子源》吃兩碗餃子 + 菜飯,都絕對比這「肥堡」美味管飽得多。

據他們的評鑑,說是連麥當勞 $5@ 的漢堡也比這好吃 (我沒吃過麥當勞漢堡,無從判斷)。


 


 



Fatburger -- 洋蔥圈


 


洋蔥圈倒算正常,最少麵衣脆洋蔥甜,但漢堡店內竟只有洋蔥圈較好吃,還真有點諷剌啊。

這家從美國而來的漢堡包連鎖店,標榜著 "The Best burger in L.A. and Las Vegas",而 T 看過我們所拍的照片 & 食後感則笑言:「Company's official reply:"The best in L.A. and Las Vegas doesn't mean to be the best in Hong Kong."」不過,這真的不可能是 "The Best Burger in HK",「榮膺」"The Worst Burger in HK" 則還有點可能 (應可輕易打進三甲)。


我們都覺得,這家店的營業期應該比他的裝潢期短很多很多……


 


PS:為了有圖有真相,一改作風把所有圖都貼出來大家看清楚。


 


 


 





Fatburger
地址: 灣仔皇后大道東 202 號 QRE Plaza 地下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蕈香菌鮮初秋日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3)

九月 -- 香橙果凍伴優乳略奶油 (3)



這天的甜點是簡單易作的 香橙果凍伴優乳酪奶油 (Orange/Saffron Jelly, Yogurt Cream)

先把橙汁、砂糖、番紅花放進鍋子裡加熱,然後把明膠片泡在冷水中讓它變軟,把泡軟了的明膠片放到已加熱的橙汁內,拌至明膠片完全融化後,再把融液倒進杯子裡放到冰箱冷藏成果凍

糖霜優乳酪放到大碗裡拌勻,然後添進已打發成鬆軟泡沫狀的鮮奶油,拌勻成優乳酪奶油。

香橙以刀子去皮切瓣取肉備用

橙汁、砂糖、放到鍋子裡加熱,擱涼後放到冷藏庫冷凍成香橙冰。

在香橙果凍上放幾匙優乳酪奶油,然後再放上香橙果肉 (要不要排列得漂漂亮亮就看你的心情吧),再以叉子把香橙冰挖成冰沙狀放上灑些開心果仁碎末點綴即成。

這香橙果凍賣相漂亮,卻比用微波爐蛋糕粉烤一個醜醜的蛋糕更簡單,你還有藉口在家裡宴客時不備甜點嗎?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蕈香菌鮮初秋日 @ SPOON by Alain Ducasse (1)

九月 -- 雞油菌 & 黑杏鮑菇燴雞肉菠菜寬麵 (6)




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不但天氣舒爽陽光柔和,而且也是大快朵頤的好日子,香膩的大閘蟹、素雅的菇菌,都是盛產於秋天的啊!

每逢秋天,烹飪班必會有一課是和菇菌有關的,這年的九月烹飪課題就是「野菌 (Wild Mushrooms)」。其實也算是把去年九月十月的兩大主題 -- 牛肝菌 & 雞油菌 合起來一次教授吧。

第一道菜是 雞油菌 & 黑杏鮑菇燴雞肉菠菜寬麵 (Green "Pappardelle" with Chicken Oysters, Girolles and Black Trumpet Mushrooms)

主廚拿出早已揉好的菠菜麵糰,然後以製麵機把麵糰反覆揉壓至有一定的筋勁後,再輾壓成薄片狀,然後在麵皮上抹上麵粉以防黏著製麵台,切去頭尾多餘的麵皮,再以切麵器把麵皮切割寬麵;再以開水煮約一分鐘澀乾後拌以橄欖油防止其黏成一團,備用。

雞肉用的是 Chicken Oysters,法文裡叫 "sot l'y laisse",意思就是「傻瓜才會放棄」,從而可知這肉有多好吃,據說這肉在每隻雞的脊骨與股骨之間,只有左右各一小塊,每塊約姆指頭大小,是雞肉中最嫩滑而彈牙的。我看著那一小盤的肉,心想這要殺多少隻雞才成?不過我也相信在這廚房內,其他雞肉自有其用處。煮一鍋開水,把雞肉煮熟後泡冰水以防過熟變老,澀乾備用。

先以小刀把把雞油菌上的污垢及根蒂刮去,略為泡水讓沙子釋出後,澀乾備用。黑杏鮑菇 (沒看到原樣,不過從名字 & 味道猜想該是虎掌菌的近親?) 去蒂後也是泡水去沙,澀乾備用。以平底鍋加熱奶油讓其融化,把雞油菌 & 黑杏鮑菇伴以乾蔥末蒜泥炒香,然後添進雞肉醬汁 & 雞湯煮開,至醬汁微稠時放進雞肉,最後加進菠菜寬麵稍為拌炒一下,起鍋盛盤即成。

這一道的作法其實挺家常的,只是用料較為時令稀有,在家中製作的話,替以超市售賣的現造麵條,再隨意配搭當季菇菌便成;當然也不一定要用 Chicken Oysters,用回普通的雞腿肉便可。倒是醬汁這一環不能省,一定得用回雞肉醬汁 & 雞湯,否則味道便會大打折扣。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南瓜鴻喜菇豆乳九穀雜炊






某週六,N 抱恙中,剛好家裡有半個日本南瓜、兩包鴻喜菇 & 一瓶無糖豆乳,於是我就弄了一鍋清淡味豐好消化的雜炊。

先煮一鍋九穀飯 (把九穀雜糧 與 白米隨自己喜好摻和後煮成米飯),二人份的雜炊大約需要一碗份的米飯。由於我家人少,所以很多時我都多煮一點,然後待米飯擱涼後以保鮮膜分裝成一人份量後冰凍冷藏,要吃的時候再微波加熱便行,很方便 (米飯冷凍後約可存放二、三星期)。

南瓜洗淨後去籽,連皮蒸熟至軟,即可輕鬆以鐵匙挖出南瓜肉,然後再以叉子把南瓜肉壓成細泥剩下的南瓜皮也可以叉子壓泥,最後把兩者混和在一起 (南瓜皮有豐富的纖維,味道也不壞,所以我就不浪費食物了)。半個日本南瓜可作成一大碗的南瓜泥,吃不完剩下的也是分裝冷凍;如果家裡有小貝比的話,這也是很棒的斷奶副食品 (不過小貝比吃的則不建議加進南瓜皮,因為太粗纖了,怕他們柔嫩的腸胃消化不了)。

鴻喜菇以紙巾抹淨,切蒂備用 (菇菌類盡量不要水洗,味道會變調)。

豆乳加到鍋裡 (不喜太濃稠的可酌加開水),再放進九穀飯 & 鴻喜菇一併煮開,待飯粒飽吸了湯汁、鴻喜菇也煮熟時,添進適量的蕎麥麵露調味,然後起鍋盛碗,再放一匙南瓜泥便成。

這雜炊有著明亮橘黃的顏色,配以豆乳的溫潤、南瓜的甘甜、鴻喜菇的嚼勁,雖素雅卻又豐盛。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牛筋蝦籽撈麵 @ 劉森記






IC 要買一枝三腳架給他的攝錄機,就由我家的超級宅 N 帶路,到深水埗一眾攝影器材店尋找價廉物美的貨色,任務完成後,少不免就要找吃的補充能量。

那陣子飯聚很多,大家都肥了腰間瘦了荷包,就決定吃得隨意一點、省一點,就在我的帶領下到《劉森記》吃廣式撈麵。

《劉森記》標榜的是竹昇打麵,就是以內鑲鐵柱的竹桿來回揉壓麵糰,以增加麵糰的彈性,說是這樣揉出來的麵才會爽脆彈牙,香港現在也沒幾家麵店用這古法打麵,都改用機器代勞了。

《劉森記》是典型的小店格局,我們抵達時剛巧有位子不用排隊等候,不過併桌則是免不了的。菜單大致分為湯麵 / 撈麵 (即 乾拌麵),配料也是很老式的雲吞、水餃、牛筋、牛腩、豬手、牛肉、香菇…… 此店最著名的是我喜愛的蝦籽撈麵 (基本上我難得吃廣東麵,每吃,十之八九都是衝著這一味而來),我就來一份牛筋蝦籽撈麵好了,本想點粗麵,但店家告知只有幼麵可點,那就只好妥協了。IC 也是點蝦籽撈麵,不過配料選了牛肉,而 N 則不從眾的點了豬手撈麵,另外加點了一碟生菜,好攝取多一點的纖維。

和別的麵店不同的是,《劉森記》除了必備的醬油香醋辣椒油等物之外,還有一大瓶糖醋醃漬蘿蔔。這醃蘿蔔漬得剛好,不會甜得膩喉、也不會酸得嗆人,溫和的酸甜烘托了蘿蔔本有的淡淡辣味,要是食慾不振的時候來幾顆這樣的醃蘿蔔,保證立時胃口大開。

這等小店的另一特色是上菜很快 (這樣才能多做生意嘛),豬手撈麵、牛筋蝦子撈麵、牛肉蝦子撈麵連接上桌。我的牛筋蝦籽撈麵看起來很不錯,牛筋單用看的也知道滷得軟爛入味,麵條上也灑滿了蝦籽,不過蝦籽香氣不太馥郁,只能算是以數量取勝吧。麵條確是爽脆彈牙,就只是蛋香不足,難道用的是雞蛋而非鴨蛋?這拌麵吃起來有點乾澀,應是下油不夠所致,吃時覺得師傅似是單純把麵條澀乾澆點熟油灑上蝦籽便上桌,並沒有為客人拌過麵條,所以並未能在煮好後的一瞬間把美味封在裡頭,單以拌麵功夫而言我比較喜歡《安利》的豉油撈粗 (醬油拌廣式粗麵) 。

N 的豬手還沒滷透,蹄筋吃起來硬硬的,滷汁也不算香濃,我覺得《麥文記》&《民園麵家》的作得好多了。IC 的牛肉則很奇怪的帶著甜味 (是像砂糖的那種甜味),店家總不會拿砂糖來醃肉吧?

單純從蝦籽撈麵去比較,我還是比較喜歡澳門《祥記》,不過《劉森記》也不失為不想過大海時的一個解饞選擇。





劉森記
地址:深水埗桂林街48號地下
電話:2386 3533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香煎曹白鹹魚 @ 陸羽茶室





趁著 Mit 還未回美國,當然得和他多吃一頓好吃的粵菜,我擬了好幾家餐廳讓他選,最後他挑了《陸羽茶室》。

是夜不知走了什麼好運,竟被安排坐進《陸羽》大堂深處的廂房中 (在席所有人等都以為我不知訂了什麼菜式才有此優待,其實我什麼都沒預訂),我們當然讓主角獨佔房中唯一的長椅扮一下老太爺 (就只沒差塞個水煙袋給他)。

未能免俗的,點菜的責任又落到我身上,我就趁機點了久沒吃過的香煎曹白鹹魚。

小時家中餐桌每晚都有鮮魚,鹹魚那有機會上桌?但我家並非不吃鹹魚,只是那是 P爸 晚間煎來下酒的小菜。P爸 會把鹹魚泡在油裡,要吃時就撈一小片出來下鍋慢火煎香,每當鹹魚香裊繞一室,我就知道老爸又在煎鹹魚了。饒是 P媽 不停碎碎念鹹魚多吃無益,P爸 也總是自顧自的小口吃著他的香煎曹白,喝他的白蘭地。

長大後,家裡就少了鹹魚香。我不是不會煎,只是現在上好的鹹魚價高且難尋,我又不會選,所以也就懶得自找麻煩了。

《陸羽》的香煎鹹魚確是香的不得了 -- 鹹魚香是一種霸道卻又溫柔的香氣,你無法漠視他的存在,但他卻又不會抹滅其他食物的味道,反而總是很適切的為白飯青菜添味。我拈起了一小片煎得金黃的鹹魚,小心翼翼的輕咬,外層酥脆馥香而帶甜,這是廚子在煎後灑糖之功;魚肉不似一般坊間小店的蒸鹹魚那麼死實,早被油泡得鬆鬆軟軟,骨間帶點脂髓,滋味更是深濃。此時若來一杯烈酒、或是一碗白飯,都是千金不換的幸福。

聽說現在沒什麼店家會做好鹹魚了,這道美味小吃會否有天變成歷史陳跡?



PS:
同場我們點了燒雲腿、杏汁白肺湯、炸脆奶併香欖蝦仁、桂花炒魚肚、涼瓜炒蛋、碧綠生魚卷、羅定豆豉雞、西檸煎軟雞、咕嚕肉、生炒牛鬆飯、乾炒牛河、合桃露,以五男二女而言,這份量不可謂不多了。

本以為四兩燒雲腿會太多吃不完 (忘了拍照,圖中的是昔日拍下的二兩燒雲腿照片),沒想到五分鐘就給掃光了;杏汁白肺湯仍舊溫潤香甜;終於吃到在小時記憶中那拌了椰漿的炸脆奶 (我恨透了那些摻著虛假蜜瓜味道的炸脆奶);桂花炒魚肚乍看以為只是一盤炒老了的蛋鬆,吃進嘴裡卻是鬆鬆嫩嫩的,原來已撕作極小塊的魚肚早被蛋漿完美的包裹著;生魚鮮、火腿甘、芥藍脆的碧綠生魚卷是我吃過最好的;豆豉雞香而不鹹、西檸雞稍嫌甜膩;從無失手的咕嚕肉仍是香脆酸甜兼備;牛鬆炒飯乾炒牛河的碟底都不帶一滴油;合桃露細滑香濃,畫下美好的句點。





相關文章:
《陸羽茶室》
《老媽壽宴 2007 -- 陸羽茶室》
《脆皮糯米雞 @ 陸羽茶室》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豚組






某週五,飯聚集團臨時起意想吃炸物。由於這天大家比較忙,得晚點才有空一起吃飯,那平常慣去的《とん吉》一定早已大排長龍,所以就改到可以訂位的炸物人氣新店《豚組》。

我們抵達時店內全滿,也有不少人在等位子,饒是我們已訂了位,也得等上十來分鐘才能入座。我們被安排到一輛彷日式車輿設計的廂座,進去時得小心腳下,只因兩側各有一枝離地半尺的橫柵,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到。此店前身為《和幸小料理》,環顧店內,似是把舊有的裝潢留下來繼續沿用 (我沒到過《和幸小料理》,但看過雜誌裡的圖片)。

菜單固然有著炸物店必備的豬排、大蝦、牡蠣等物,卻也有如鵝肝漢堡的「新奇組合」(太新奇了,不合我這老古板的口味,鵝肝配較瘦的美國牛肉作成漢堡包尚且還能接受,拿來當炸物還真是聽到便已覺得飽膩了)。我們看過餐牌後,共點了豬排 & 牡蠣里肌 & 大蝦各兩份。

這店的飲料頗為便宜,我們也就點了巨峰梳打 (IC & N )、白桃梳打 ( P ) 和熱咖啡 ( CY )。梳打應是利用果味糖漿拌梳打水作成的,糖漿下得很大方,不論是巨峰還是白桃都味道濃而甜,甜度之強讓我得待冰塊稍融才能喝得下去。至於 CY 的熱咖啡,單看賣相就知道不行,害他一直被我們取笑他好端端的在日本料理店點什麼咖啡呢。

沒多久,女侍把芝麻和研砵送上,芝麻給得有點小氣,縱已添了些海苔末亦無補於事。而醬汁壺設計不良,澆過醬汁後,壺嘴一直在掉醬汁,弄得髒兮兮的。

菜上得很慢,最少三十分鐘以後才看到第一份定食上桌,而且最後一份定食相隔甚久才出現,上菜時間拿捏得不甚好。

《豚組》也有使用籬網,卻無法發揮效用,只因籬網太小碟子太大,既無法承載所有炸物使之遠離碟子,亦難以隔絕高麗菜絲沾染的水氣。炸衣厚而實,而且皮肉分離,汁液亦隨之流失。豬排固然乾澀難嚼,連一向柔軟多汁的里肌肉亦差強人意,店子說採用的是伊達赤豚,我卻吃不到赤豚特有的鮮美。店家不是標榜赤豚比黑豚更為高級味美嗎?眼前的炸肉塊比我家冰箱所存的冷凍黑豚排亦有所不如。

牡蠣生熟度還算過得去,但卻只有廣島蠔嬌小的體型,而沒有那特濃的潮香;大蝦是四款炸品中最差的,肉質鬆散如棉絮,味道當然也不鮮濃,明顯用上了不新鮮的蝦子。

吃著吃著,油膩感漸漸封喉,或是擱油未足、或是麵衣過厚,吃到後來就會覺得太油了,不太想再吃下去。本來可吃些高麗菜絲減膩,但高麗菜絲切太粗了,變得很難嚼,而且溫溫的也不夠爽脆,再加上碟上的菜絲甚少,找侍者添菜卻甚難,最後能吃進肚裡的菜絲並不算多。

至於服務,如上段所說,我們難以吸引侍者的目光 (我常看到侍者們目光遊移,卻總遊不到客人身上去),也就不太得到想要 (正確而言是「應有」) 的服務;唯一的好處是我們飯後留下聊天聊了很久,侍者也沒前來暗示我們買單。

買單 $20X @,比《とん吉》便宜 20%,但味道與服務均打了個對折!我們一行四人,吃罷均異口同聲說下星期要到《とん吉》再吃一頓……果然食物的怨恨還是得靠美食來平息才成啊!




PS 1:
我們後來果然再到《とん吉》吃同樣的東西 ( $27X @ ),炸衣輕薄酥鬆而不油,不論是里肌大蝦牡蠣,都比在《豚組》吃到的滿意多了,而蟹肉奶油可樂餅 & 豚汁更是美味入魂,特意附圖為證,大家可作比較。



PS 2:
本城有很多雜誌報導此店為東京西麻布炸物名店《豚組》的海外分店,但元祖《豚組》卻在網誌「平凡な香港人、平凡な日々」留言聲明並無海外分店。我到元祖《豚組》官網細看,的確未有提及在香港開設分店一事。

香港這家《豚組》除卻同名外,亦用上了和元祖店甚為相近的豬鼻商標 (菜單、筷套、紙巾上均印有此記),雖然留心細看便能覺其差異,但這又算否侵犯了別店的商標專利、有意誤導消費者?香港《豚組》所屬集團旗下店子均取名自在日本已有名氣的食店,旗下另一燒肉店便與日本著名炸物連鎖店《和幸》同名,不過香港《和幸》所賣和日本的不同,所以不太會被認作是同一店;而香港《豚組》不特名字相同、商標相近、所賣相類,且官網中更寫有「源自日本」等句,旁人沒多加細想便很易誤認為是同源食肆。這其間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誤導,我覺得難以判斷,但難免瓜田李下之嫌,對日本的元祖《和幸》《豚組》亦可能有失欠之處。這讓我想起年前《鳳城》鬧雙胞一事,法理或容,但真的情理無礙?






豚組
地址:銅鑼灣軒尼斯道 502 號黃金廣場 7 樓
電話:3428 2862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蒲公英蛋包飯 @ 小室屋






到《小室屋》,只為了想吃蛋包飯,不是為了看型男 (店主是個走天橋的,據說很多女生來這吃東西是為了看他)。

週三晚間的《小室屋》沒什麼客人,我們進店時另一客人剛好買單,全店就只剩下我們兩位客人。《小室屋》看起來沒特意花錢在裝潢上,但用了很多和風小物點綴,環境不遜於砸大錢裝潢的店。連免洗筷都比平常的漂亮精緻,讓人留下好印象。

《小室屋》的菜單選擇不是很多, 對於一心來吃蛋包飯的我是沒差,但對貪心的香港人來說可能就覺得不足。N 看了一下就決定點南蠻雞咖喱飯。

店家說他們的餐點都是現做的,所以上菜時間會慢一點,反正我們不趕時間,倚在一大堆靠枕上也很舒適,那就慢慢等吧。

蛋包飯一上桌,我呆住了……這……這不就是我一直想吃但又總是錯失了的蒲公英蛋包飯 (たんぽぽオムライス,是導演伊丹十三名作「蒲公英」裡出現的蛋包飯) 嗎?嫩黃色的蛋包躺臥在橘紅色的炒飯上,或許有人說這就不算是蛋「包」飯了啊,不過當蛋包劃開後反下來覆蓋著炒飯,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蛋包飯吧?眼前的蛋包已有一道劃痕,可以從中窺見內裡濃稠閃亮的半熟蛋汁,飄來誘人的奶油香氣,彷彿在訴說著「再待下去冷掉就不好吃囉」。

我小心的以鐵匙挖了一口嫩蛋 & 炒飯,蛋包細嫩香滑,濃濃的奶油香 & 蛋香引人食慾,配以雜有小塊的洋蔥 & 雞肉的蕃茄炒飯,那恰到好處的酸味減輕了炒蛋的油膩感,兩者配合得天衣無縫。唯一旳缺失是炒飯略有濕氣,口感稍覺黏膩,若能把這一點也改掉便完美了。

我乍聽到 N 點南蠻雞咖喱飯時,嚇了一跳,酸酸甜甜的南蠻雞和咖喱搭得起來嗎?不過當這咖喱飯上桌時,又不太覺得有些南蠻汁啊,倒像是普通的炸雞。這炸雞尚算外脆裡嫩而多汁,不過《どらや》珠玉在前,《小室屋》的就顯得平凡了;咖喱是典型的日式甘口咖喱,只有輕微的香料,一點都不會辣。

買單 $19X,不能算是便宜,但為了一解對蛋包飯的相思,我想我還是會再來的。





小室屋
地址:銅鑼灣渣甸街 50 號渣甸中心地下D舖
電話:2577 3456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高座鐵板燒





某週六和 OL 相約到《Naturo》試有機紅酒,喝酒前的午餐本想到《Cine Citta》,但後來發現此店週六不提供午餐,也就隨意選了附近的《高座鐵板燒》。

《高座》那黑銀二色的時尚裝潢,讓店子看起來似是走時尚高檔的路線,可是桌上放的可是和裝潢毫不搭調的繪花餐具午餐菜單內有好些剌身、烤魚、炸豬排、天麩羅等選擇,但既然店子標榜「鐵板燒」,當然就不會點別的那麼傻,一貫地選了牛肉薄燒定食 (大蝦、牛肉薄燒、炒野菜,附沙拉味噌湯、白飯),OL 則選了牛柳定食 (即厚燒 + 銀鱈魚 & 炒野菜)。

店子兩端分別是鐵皮燒 & 壽司吧檯,我們當然是坐在鐵板燒的那一邊,可以順便看精彩的料理秀嘛!不過今天料理秀沒看到,倒是清楚的看到年紀尚輕的師傅功架未足,面對店子半滿的情況顯得有點手忙腳亂。

大蝦的肉質有點鬆散,味道也不夠鮮濃,鮮度不足的緣故?而且也沒有紅膏,讓人好生失望。幸好牛肉薄燒仍算香腴,火候也控制得蠻好,並沒有過熟的情況,至於炒野菜則普普通通。不過朋友的牛柳就完全不成了,乾澀而無味,倒是銀鱈魚看來還過得去。

讓我覺得比較奇怪此店供應的是白飯而非炒飯,這真是我第一次吃鐵板燒而沒吃到炒飯的 (不滿?當然不滿啊!我最愛吃鐵板燒附的炒飯了)。

甜點是一顆硬得像石子的冰淇淋麻糬,我忘了有沒有附餐後飲,反正我不太喝日本料理店的咖啡。

買單 $132,以此價錢,我寧願到不標榜高級路線也只是小店裝潢的《六甲》,或乾脆多付一點到《松菱》。一個月內吃了四回鐵板燒,以這一頓最讓人悶在心裡,我想我不會再來了。





高座鐵板燒
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 80 號
電話:2865 1966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松子桂魚 @ 新吉士






Mit 從美國回來渡假,點明要吃松子桂魚,那就相約大家在地點方便、環境舒適的《新吉士》來個接風洗塵大飯聚吧。

松子桂魚,正名應為「松鼠桂魚」,據說是因其切花油炸後魚身微捲,形似拖著大尾巴的松鼠而得名,只是這道菜吃過幾十次,也從沒看過有一次是能令我聯想起松鼠的。小時吃的都是用黃魚的,不知何時黃魚漸漸絕跡,便用上了價廉易得的桂魚,不過我覺得用桂魚也好,味淡的桂魚正適合這種又酸又甜的醬汁。

松子桂魚所講究的是刀功,我雖不奢求會看到「形似松鼠的炸桂魚」,但也給坊間庸廚那些隨便切幾刀就裹厚粉猛炸的貨色嚇過不少次。幸好,《新吉士》的松子桂魚刀功細,可以清楚看到過油後魚肉隨刀紋微微展開如松果狀;炸衣沾得薄而透,吃來酥脆不油,又能剛好保住了魚身的肉汁;艷紅晶瑩的糖醋醬汁薄薄的掛在炸魚上,微甜輕酸的味道再配以松子仁的香氣,替肉嫩而味淡的桂魚肉增色不少。

是晚除松子桂魚外還點了脆鱔、拍黃瓜、千層峰、醬鴨、燻鴿、醃篤鮮、百頁結紅燒肉、清炒蝦仁、蟹粉炒年糕、生煎包、銀絲卷、蘿蔔絲酥餅合桃露小圓子酒釀小圓子豆沙鍋餅擂沙湯圓 (是夜八人,男生又多,所以點菜比較狠一點)。

脆鱔炸得太過,油味甚重,芡汁雖濃卻也不能盡蓋其味;拍黃瓜竟是用切的,也就更不消提。千層峰看照片就知道廚師一點都不浪費,連較硬的耳根位也用上了,口感自然就沒那麼細緻 (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喇,才幾十塊一盤涼菜,若是大刀捨棄的話,成本上漲就沒啥利潤可言了)。醬鴨倒是很地道的本幫風味,醬汁黑濃甜膩,鴨子本質也佳。燻鴿仍能保持昔日其燻香透、肉細嫩的水準。

醃篤鮮是因為湯品類沒啥好選擇而點的 (因為同桌一堆人怕吃魚湯,不能點蘿蔔鯽魚湯 / 薺菜桂魚羹,我又不想點酸辣湯),湯頭看起來還算濃,只是進口就知道燉煮火候不足,味道稍欠圓融。

百頁結紅燒肉乃是晚最美味的一道,晶亮的肥肉固然香腴可口,難得是瘦肉也嫩而不柴,百頁結沾滿了香甜而不死鹹的濃油赤醬,就更是眾人雙筷的搜尋重點。清炒蝦仁卻不行了,連腸子都沒挑乾淨,結果我忍不住把帶有黑腸子的蝦仁挑出來,再召經理來投訴,他也尚算知機,這一道立時免錢 (其實再會做人一點就該送個小甜點什麼的,畢竟清炒蝦仁連腸子都挑不淨實在是太說不過去了)。

蟹粉炒年糕是為了讓久沒吃過大閘蟹的 Mit 嚐個味兒,蟹粉縱然未至時令也尚算香濃,而且份量頗多,年糕吃光後碟子上還剩下不少蟹粉,我們就加點了一客銀絲卷把碟子抹個乾淨。最後隨意點了些點心甜湯,水準也都過得去。

敗筆落在最後買單之時 -- IC 因為之前另有飯局,在我們吃著甜點時才匆匆趕來 (不是來吃東西,是來會合我們續攤),買單時店家竟然算了他的茶錢。本來十塊錢算不了什麼,但問題在於從 IC 坐下到我們買單,侍者都沒有為他端上杯子耶!這茶錢真是從何說起?人客進門你沒端茶還敢收錢?當我們點出這一點時,那女侍的回應更是好笑:「那我現在給你們端個杯子來?」我真佩服她可以臉不紅、氣不喘、眼不眨的吐出這句話,也懶得再和她計較,買單了事。

買單 $200@,以食品水準而言,C/P 尚算不俗 (這也是我蠻喜歡到此店的原因);但為了這讓人傻眼的茶錢事件,我決定把這家店由「可再去」降至「非不得已不去」之列。




相關文章:《新吉士》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Caprice





又是一個拿了半天年休的週五,這一天特地相約了 CT 去吃大餐 -- 鼎鼎大名的《Caprice》。《Caprice》開幕都有好一段時間了,開幕前我對他懷著期待,沒想到開幕後劣評如潮,那就打消了光顧的念頭,及後又再有些好評價出現,縱然仍是毀譽參半,也讓我挽回了一點信心,所以當 CT 提議到這裡吃午餐時,也沒多想就和議了。

我比原定時間早了一點抵達,門前的女侍滿臉笑容的把我迎入餐室內。這天的天氣不算太好,雖然沒下兩,但天際卻仍是灰濛濛的,幸好《Caprice》的海景也不算特別漂亮 (角度問題,只有側景而非正景),所以我也不太在意。店內裝潢得華貴而不流於俗氣,這得歸功於以米杏、深棕作主色,挑高的天花配上水晶燈,日間看來不怎麼樣,但我相信晚間必有另一番迷人景致。

《Caprice》店內的侍者也全是男的 (除了接待處的女侍外),城中幾家法國料理均是如此,是有什麼特別理由的嗎?男侍輕輕的為我拉開了椅子,也替我把大包包安頓到旁邊的皮面小矮几上 (顏色質感和我的《Dunhill》包包出奇地相配),小矮几桌面頗大,不怕包包放得不夠穩 (我完全不明白為啥有些餐廳那用來放包包的小矮几,可以嬌小到差點連當腳踏都不成)。

眼角餘光瞄到開放式的廚房,卻沒有機會走近,唯一的印象是通風系統作得很好,沒有整間餐廳都彌漫著食物的香味 (或油煙)。

縱然知道於禮不合,還是請侍者先給我一杯暖水 (養生可比禮儀重要),緩緩的呷著暖水翻著《京都、大好き!》。這天座無虛席,竟無半點煩嚣之音,我靜靜的翻著書,腦裡描畫著下回京都之旅的行程,靜待 CT 的來到。

就在我漫遊在京都思海時,侍者靜悄悄的放下了一小碟黑橄欖醬小麵包,由於我不太愛吃橄欖製品 (橄欖油除外),所以也就沒有動它。

沒多久 CT 翩然而至,我們研究過菜單後,有志一同的點了 法式燴鴨腿拼鴨肝蔬菜肉凍配榛子汁 & 法式香草燴羊膝伴時令雜菜作首兩道菜,而我選了 鮮杏甫千層酥鑲開心果奶油伴優乳雪酪作甜點,CT 的則是 特濃巧克力塔伴香脆胡桃配卡布奇諾冰淇淋。

點菜過後,侍者隨即端來麵包籃,CT 不愛澱粉質,我則受不了誘惑選了奶油酥卷 & 黑麥吐司。奶油酥卷入手時仍有微溫,層層分明的卷酥滿是奶油的香氣,單吃已是美味。為了不辜負桌上那兩磚來自法國布列塔尼的傳統手工奶油 (無鹽 & 鹽味),我又各自抹了點來嚐嚐,我較喜歡鹽味奶油那淡淡的鹹味,似更能帶出奶油本身的乳脂香。

佳餚當前焉能無酒?奈何當日因健康理由仍在禁酒中,遂來一瓶《Wattwiller》無氣礦泉水,「清澈如水」是這礦泉水入口的第一印象,雖然這麼形容好像有點好笑,但喝多了雜味紛擾的「水」,就特別珍惜這種宛如初生的清純無垢感覺。素來不需忌口的 CT 和侍酒師商討下自是來了一杯紅酒。

法式燴鴨腿拼鴨肝蔬菜肉凍配榛子汁連同烤吐司一併上桌,肉凍旁飾以一列果肉小粒 (不像是蘋果,似是梨子)。我輕輕的把肉凍切開,發覺其間的密合度並不是很強,有一旦施力不慎便半片碎散的危機,想把肉凍放上烤吐司,卻又發覺吐司已擱冷且變軟,不過那馥郁的鴨脂油香能讓人不計較這些小問題,油封鴨腿 & 鴨肝為鴨脂油香作了二重不同的詮釋,前者圓潤後者濃重,時蔬適度的甘味、果肉粒微微的清酸,均有效化解了油脂帶來的膩滯感,展現了廚子那平衡細緻的計算。

燴羊膝比我想像中的大枝,羊肉燜得軟而不爛,骨間處的筋肉尤為膩滑;醬汁是很傳統的濃燴肉汁,調味偏重,很有法國料理下鹽下到盡處的本色 (在這一方面,中華料理也不遑多讓),口味清淡的人鐵定會覺得太鹹吃不慣,幸好我是個重口味的,所以也就沒關係;羊膝下襯著各色時蔬,每一款都吃得出正當時令,蔬菜的清鮮甘甜盡出,讓味蕾在重口味的羊膝料理中稍得喘息的機會;最討喜的是那幾顆炸羊奶起司小粒,上桌時我們就在猜這到底是 Fusion 式來個炸豆腐,還是法式到底的來個炸起司呢?而《Caprice》還是按老規矩。這炸起司偏硬而味淡,似有若無的羊奶羶氣在油炸過後也沒變得更濃烈,但鹽味不輕,若一口羊膝一口炸起司,味道便立時過重,得伴著甘美的時蔬,那才對味。

吃罷兩道菜餚,略感失望,並不是味道不佳,用料無疑上乘,但做法過於四平八穩,味道也欠缺衝擊力,未能讓我有驚艷的感覺。

沒料到這一頓的高潮竟在甜點這一節!那鮮杏甫千層酥鑲開心果奶油下刀便已聽到清脆的碎裂聲,一進口,美味得讓我想手舞足蹈 -- 香脆酥鬆的餅皮、順滑濃香的開心果奶油、香甜中帶微酸的杏甫果肉,三者在口中合舞的那刻,酥、香、甜、酸、濃、滑……諸般味道口感融合在一起,所有注意力均被吸引到舌頭上去。這一道比尋常單純以蛋奶醬作餡料的千層酥美味何止百倍!相伴的優乳雪酪有著清爽的乳酸香氣,很合我這愛喝優乳酪的女生口味。

CT 給了我一口特濃巧克力塔,巧克力吃來香濃膩厚而細緻,並且不會過甜;據 CT 說那球看起來淡淡的卡布奇諾冰淇淋有著香濃的咖啡味道呢。

可惜到了飲料卻後勁不繼,CT 的卡布奇諾比歐蕾還要淡,應是牛奶下太多了。而我的甘菊茶則泡太久,把澀味都泡了出來,浪費了本質不錯的茶葉。

小甜點百香果法式小圓餅榛果巧克力特濃巧克力,其中以果仁香氣取勝的榛果巧克力最佳。

買單 $14XX,食物比傳聞中的好 (畢竟劣評甚多),但以 C/P 值而言則不及我所喜愛的《Petrus》(三道菜 + 甜點,再附一杯餐酒也不過 $500@);只是,畢竟得試過了,才有資格批評,對不?







Caprice
地址:中環金融街 8 號四季酒店 6 樓
電話:3196 8888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莎巴馬來西亞餐廳






又是「有組織飯聚集團」的聚餐日,這一 次挑了灣仔的《莎巴馬來西亞餐廳》,這家店很久以前嚐過,印象不錯,有說他們的味道是正宗得連馬來西亞大使館的館員們都聞香而至呢。

我們抵達時間尚早,店內人客還不多,我們隨意的挑了座位安頓後,就研究菜單看看該點些什麼菜,最後點了馬沙拉咖喱羊肉、參巴蝦球、福建炒麵、脆薄餅、油鬆餅,各人也點了椰青珍多冰紅豆冰冰拉茶等飲料。

我非常喜歡印度式脆簿餅 (Papadam),只要店子有供應就必定會點一份來嚐嚐看,可惜《莎巴》的脆薄餅教人失望 -- 不夠脆、不夠香,還有點黏牙感。

隨之而來的是福建炒麵,單看那黑得發亮的外表、撲鼻而來的醬油焦香就覺得很對味。用的是油麵,麵條 Q 中帶軟而富味道,想來在炒麵時該花了時間讓材料的味道煨進麵條裡,也許還加了點大骨湯?每條麵條都沾上了濃稠的黑醬油,鹹中帶甜的滋味讓人停不了筷,偶而咬到香脆的豬油渣,立時滿口油香,若是怕肥缺了這一味,整道炒麵就會全變了樣;麵條本身已太美味,蝦子、花枝、豬肝、芥藍等材料通通淪為配角,只恨小小一碟四人分嚐實是有點不過癮。

油鬆餅香鬆輕軟,有油香,也有麵粉香,和咖喱、參巴等菜式是好朋友,我喜歡以薄餅沾醬汁,多於醬汁拌飯。

參巴蝦球是 IC 點的,對蝦子有偶發性過敏的我心想反正這些小店的所謂蝦球都是冷凍貨色,也就只挑洋蔥 & 醬汁來吃,以多科辣椒、蒜頭、乾蔥、蝦米、蝦膏…等炒成的參巴醬香辣冶味,和油酥餅對味極了。

馬沙拉咖啡羊肉有著溫和的辛香辣勁,幼滑香濃的醬汁裡放了些許蕃茄、洋蔥、清椒同煮,讓醬汁隱約透出了蔬果的甘甜,羊肉燉得透而不爛,羶香也足。

由於每碟份量不多,我們最後加點了福建炒蘿蔔糕。不過這算是此頓的敗筆,我們本以為炒蘿蔔糕會像炒麵一樣下了黑醬油同炒,沒想到只是以雞蛋、銀芽、韮菜同炒再沾黑醬油吃,加上蘿蔔糕過於黏軟,滋味比福建炒麵炒差太多了,早知道就多點一盤炒麵或試一下吃海南雞飯。

買單 $4XX。雖然最後一道炒蘿蔔糕讓人失望,不過炒麵 & 參巴還真的是很美味,下回重來希望嚐嚐這家的海南雞飯。






莎巴馬來西亞餐廳
地址:灣仔謝斐道 98-102 號仁文大廈地下 4 及 5 號舖
電話:2143 6626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