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擇嫩而噬吃小羊 @ SPOON by Alain Ducasee (1)






三月的主題是小羔羊 (Baby Lamb)。平常我們吃羊肉,長了一年以上的稱為 成羊 (Mutton),一年以下的稱為 羔羊 (Lamb),至於更小的小羔羊 (Baby Lamb),則是只活了四個月 (甚至更少) ;而沒有吃過草的小羔羊,更會標明為 乳羊 (Milk Fed Lamb)。

為什麼小羔羊會是春天的時令食材呢?因為牠們多於二、三月出生,長至兩、三個月後便會被屠宰,所以每年只有三至六月的春季才吃得到。

我忘了這天主廚所用的是否乳羊,不過看那嬌小的身軀,小羔羊的身份是無庸置疑的。

這天的前菜是 烤小羊鞍伴培根玉米糕 (Roasted Saddles of Baby Lamb, Polenta "Boulangere").

只見主廚取取出小羊鞍,然後把小羊鞍去骨修邊,再把羊鞍肉捲起成肉卷狀用幼棉繩捆綁以固定形狀,備用。

青蔥切段鍋子下橄欖油 & 原粒蒜瓣略熱後再加培根塊翻炒,待培根內的油脂滲出後加以蔥段 & 雞湯燴煮,最後添進小牛肉醬汁 (Veal Juice) 後續煮至醬汁變稠即可

玉米糕是義大利北部的傳統食物,以玉米曬乾磨碎後加水 (奢侈點可加牛奶,會更香滑) 拌煮而成。由於玉米在苦寒的山區地帶仍易於生長,所以玉米糕是當時義大利農家桌上常見的主食 (我猜應比麵包米飯麵條都便宜吧?)。玉米糕的作法很簡單,在鍋子下橄欖油 & 牛奶,待牛奶煮開後加進玉米粉邊煮邊拌,直至鍋內的玉米糊漸漸變稱成糕狀,離火再加奶油拌勻便成。新鮮煮好的玉米糕可以就這麼吃,香香軟軟的很易讓人著迷,不過由於這天還得加工再煎,所以就得先倒進模子裡再放在冰箱裡讓它冷固成形。

待玉米糕成形後,將其切成一約 10 x 4 公分的長方形,以平底鍋煎至兩面呈金黃色,然後放上燴炒培根塊,保溫備用。

把羊鞍卷下鍋煎至其外皮微呈金棕色後,添進奶油續煎至羊鞍卷呈半熟狀 (可以鐵針剌進羊鞍卷內以確認其生熟度)。羊鞍卷起鍋後需靜置一會,方能切件,否則內裡的肉汁會流失。

羊肉醬汁 (Lamb Juice) 加熱倒進小壺內蘿蔓生菜切半以鹽、潶胡椒、橄欖油調味後,與玉米糕一同盛盤。最後把羊鞍卷切件盛盤即成

這羊鞍卷先是嚐到外皮的微酥輕脆,繼而是薄膘的膩滑脂香,再然後就是裡肉的軟嫩細緻;平常吃羊肉是愈老的風味愈濃,我本擔心這小羔羊味道會過於單薄,但一吃之下倒發覺比平常所吃的澳紐羊排更有吃羊肉的感覺,但那味道倒不是濃烈的羶香,而是一陣輕淡細緻但卻很有存在感的羊肉味 (愛吃羊肉的人大概都同意羊肉味道的存在感該是眾食用肉類中數一數二的吧?)。若還是嫌味道不夠的話,也大可澆些羊肉醬汁補強。我本就愛吃玉米糕,特別是顆粒微粗的玉米糕 (因為覺得較有口感),以全脂牛奶 & 奶油煮成的玉米糕本已香軟,加以把外層煎香就更是誘人,燴炒培根的醬汁滲入其中添了肉香,兩者一併入口就更是香脆 (培根) 與 軟膩 (玉米糕) 兼備,真是無可挑剔 -- 真要說的話就是太好吃了,害我忍不住吃光光 (又是牛奶又是奶油又是培根,卡路里不少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